智慧供热
· 构建绿色发展模式 ·
依托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,供热公司采取相应措施,实现热源、换热站、管网、热用户等能效系统的信息化,提升供热公司智慧供热发展水平。
坚持推进智慧供热建设
加强供热系统硬件设备建设
通过对供热系统“源-网-站-端”的硬件设备进行建设和改造,实现热源数据的数据监控以及所有换热站无人值守运行,搭建多个硬件子系统,包括换热站监控系统、视频系统,热源DCS系统,远程抄表系统,气象信息系统、视频系统、报警系统。
建设智慧供热云平台
供热公司应加强各环节能耗数据的采集、管理和应用,建立完善能源基础数据库。深度利用热源到用户全链条大数据分析,将热源、换热站监控系统、分户计量、地理信息数据等多个系统的生产数据整合到智慧供热云平台,从热源站到住户采集全热网生产运行和服务类数据,形成供热大数据的云平台服务。通过对生产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分析,计算出热能输送过程分配情况、损失情况、需求情况、异常情况,指导供热生产。
坚持提升基础管理 筑牢企业发展根基
(1)建立公司统计体系
供热公司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,优化建立统计体系,明确统计人员职责、指标概念、取数计量表计位置和名称、统计流程、统计时段,要求定期上报周报、月报、年报,根据供热运行情况分析指标变化原因。通过公示和横向、纵向对比,掌握各个供热子系统的运行水平。
(2)加强节能监测
供热公司应定期开展锅炉等热源设备的能效测试、换热站管网阻力测试、二次管网流量测试、循环泵效率测试等工作。通过现场采集数据,对重点设备进行分析,确定运行效率。同时,根据测试结果查找分析能量损失的主要因素,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,对供热运行和技术改造提供数据支持,降低生产成本,促进节能运行。
(3)加(3)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工作
按照《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》《能源计量审查规范》等文件的要求,配备合理的能源计量器具,完善测量体系,建立全套计量档案。同时,通过供热站和换热站的DCS系统将燃气表、热量表、电表、水表远传至智慧供热平台,对耗气、耗热、耗水、耗电数据统一采集,单耗指标直接在线生成。实现对现场用能状况的统一监视、测量、记录以及远程控制,并与其他能耗数据进行综合分析,形成一个智能化数据管理体系。
坚持新技术推广 促进成果转化
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实现二次管网平衡调节
针对部分供热难点区域,供热公司增加楼栋二次网回水电动调节阀和室内温度传感器室,通过大数据分析二次网回水温度,辅助室内温度传感器进行反馈调节,最终构建完善以换热站为基本单元的能耗与服务管控网络体系,实现源网联动、按需供热,利用现有资源做到产热最优并降低生产成本。
优化供热分户计量数据采集系统
为了强化供热计量管理,在供热系统中增加热计量硬件设备和采集系统,实现居民用户计量数据的实时监测、可视化展示、历史数据查询、热住户分析、水力平衡分析、能耗统计分析、大数据智能分析等功能,实现二次管网供热系统经济节能、安全可靠运行,平台模块功能满足热力个性化的需求,提高运行人员的工作效率。
建立室温采集系统
以系统自动化、信息化以及数字化为背景,以大数据、云计算以及先进控制技术为支撑,融合智能预测、智能控制和智能调度等措施,供热公司建立智慧供热平台和公司统计体系,加强节能监测和能源计量管理工作,利用二次管网平衡调节、分户计量数据和室温采集,达到供热公司的系统精准预测、优化调度、降低运维成本、提高运营水平的生产目标。